| |
CITY BEING 樂活城市新聞 記者古秀美 林建宇 台南報導
台南市議員陳怡珍今(6)日於市議會質詢時指出,台南於7月遭受丹娜絲風災重創,災後產生大量廢棄物。然而,近日佳里區居民反映,風災後設於住宅區旁的廢棄物暫置場,長期造成揚塵與惡臭,嚴重影響生活品質。
居民指出,大型車輛頻繁進出導致塵土飛揚、孩童過敏惡化;而灑水抑塵後的積水更流入住家,造成環境惡化。民眾強調理解災後清理的重要性,但呼籲市府應重新檢討暫置場選址,勿長期設於民宅區內,並要求政府信守承諾,在期限內完成清運、恢復居民安寧。
陳怡珍並出示網友貼文,指出位於後壁區烏樹林的臨時堆置場「已堆成一座小山」,堆滿風災後的木頭、樹枝與磚瓦,情況誇張。她要求市府務必在11月底前完成鹽水、將軍、學甲、佳里、麻豆、下營等六處暫置場清運退場,並於年底前封閉烏樹林堆置場,將廢棄物破碎分選後去化,預計明年5月前歸還國防部土地。
此外,陳怡珍也指出,民眾反映一般住家石棉瓦通報清運需時長達一個月,呼籲環保局加快處理效率。
對此,環保局許局長回應,將依期限完成臨時堆置場清運並恢復原狀,並加強周邊居民生活環境維護。至於石棉瓦載運部分,因今年預算已用罄,將以明年預算支應,並向中央環境部爭取經費。
清潔隊人力不足 台南服務負擔六都最高
陳怡珍進一步指出,風災後清理工作繁重,更凸顯清潔隊員辛勞。然而,台南市清潔隊人力為六都最少,平均每名隊員須服務893人,不僅是六都最高,也高於兩年前的856人,全台排名第三。
她舉例,新北市環保局日前宣布投入5億元,自115年起4年內增聘227名清潔隊員、添購88輛清潔車,並提高健康檢查補助至5,000元,首創增列「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」檢查項目,以保障隊員健康。相較之下,台南清潔隊員平均服務人口數偏高,顯示工作負擔沉重。陳怡珍要求市府增編人力、添購車輛,並比照其他縣市,提供冰背心、風扇衣、防水衣等防護裝備,同時納入「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」項目,維護隊員健康。
夜勤補貼不符現實 盼比照其他縣市調整
針對夜間清運的夜點費問題,台南市目前提供每次100元補助,但隨物價上揚,已不符現實。對照其他五都,台中與新北市皆為120元,台北市200元,高雄市依時段介於80至130元。
許局長表示,目前仍有6、70名清潔隊員缺額,上月甫完成招考,預計月底晉用。市府也將持續爭取相關福利,並與環境部、衛福部合作討論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政策,台南市盼率先試辦,待中央補助定案後即刻上路。
#來亞大樓震損危樓遲未拆除 陳怡珍促市府加速處理並研議稅負減免
台南市中西區「來亞大樓」於今年(114)年1月30日上午10時11分,因嘉義大埔發生芮氏規模5.6地震,導致大樓外牆磁磚及部分女兒牆剝落,砸毀路邊兩輛汽車。市議員陳怡珍今(6)日在市議會質詢時指出,事件發生至今已9個月,該棟危樓仍矗立原地,影響周邊居民與商家安全與生活品質。
她表示,目前該棟大樓拆除工期預估需3至4個月,對周邊環境造成長期衝擊,要求財稅局應研議針對受影響住戶與店家之地價稅、房屋稅及營業稅予以減免,以降低民眾負擔。
工務局陳局長回應,因拆除工法複雜、需克服安全與技術問題,導致第一次發包未果,目前第二次發包正在評選階段,預計近期決標,確定將由市府代位拆除,並於11月15日召開內部會議討論進場作業,目標在年底或明年初完成拆除。財稅局李局長則表示,將與工務局合作確認受影響範圍,研擬相關減稅措施。
危老問題普遍 台南老屋平均屋齡全台第二高
陳怡珍進一步指出,根據2025年第二季房屋稅籍住宅平均屋齡統計,台南市平均屋齡達34.9年,不僅高於全台平均34.1年,更為六都第二「老」的城市,屋齡30年以上住宅占比高達61.1%。
她表示,文化局應持續協助具歷史價值的老屋整建維護,提供歷史街區修繕補助,兼顧安全與文化保存;都發局則已成立自主更新輔導團及危老重建輔導團,協助有意願重建之社區申請補助與規劃。
然而,根據六都危老輔導量能比較,台南市雖有約46.2萬戶屋齡30年以上住宅,居六都第5,但在危老輔導推動成效上僅次於台北、台中兩市。陳怡珍強調,市府應持續向中央爭取經費,增設輔導廠商與人力,提升危老重建推動量能,以加速老舊建築更新,確保市民居住安全。
#南美館二館升格國家級 陳怡珍促市府加速推進一館及新館規劃
台南市議員陳怡珍今(6)日於市議會質詢時指出,台南市美術館二館已於今年無償移撥文化部,籌設「台南國家美術館」,籌備處已於3月25日掛牌。然而,原本的台南市美術館一館及新館計畫至今仍無具體進展,讓市民與藝文界高度關切。
南美館新館未見動靜 古蹟調研進度停滯
陳怡珍表示,自己與穎艾達利議員都很關心此議題,今年9月22日透過立法委員陳亭妃召開協調會,針對南美館未來新館與農田水利署辦公廳舍結合方案進行討論。會中決議,在不影響民眾及員工辦公的前提下,農水署同意並協助市府先行進行古蹟調研作業。該棟建物為農田水利事業作業基金資產,依《農田水利法》第23條規定,應以「有償撥用」方式辦理。農水署原則上同意三樓禮堂可暫供南美館辦理活動使用,也同意南美館於明年3月發布,將於10月舉辦的「藝術雙聯展」部分展出內容設於該禮堂。
目前農水署嘉南管理處的新辦公廳舍建案仍待行政院核定。惟在10月31日,農水署詢問市府古蹟調研進度時,市府回覆尚未完成調查報告及研究規劃案採購,後續仍須籌措美術館設置、改建及撥用經費,尚無法預估完工時程。
員工安置未定 陳怡珍籲文化局規劃完整方案
陳怡珍指出,依目前進度,農水署新館設計預計要到119年才完成,相關移撥作業最快也要到120年才能推進,仍有長達六年的過渡期。她強調,這段時間南美館應妥善規劃現有資源運用,文化局需提出可行的撥用方案並與農水署持續協調。
她進一步說明,南美館目前約有50名工作人員,其中一半暫時移至文資處臨時辦公室,部分留守一館,僅約10多人仍留在二館辦公。但依規畫,2026年起南美館將全面撤離二館,若市府未妥善安排,恐造成員工「流浪辦公」。
陳怡珍要求文化局儘速擬定南美館後續場域與人力配置計畫,確保營運穩定,並延續南美館的專業能量。
文化局黃局長回應,農水署傾向採有償撥用方式,市府將研議是否以租用方式辦理,並承諾會投入時間規劃後續事宜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