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利局說明,後鎮排水位於後壁區及鹽水區交界主流長5.86公里,集水面積達2,684公頃,最終排入八掌溪,流經新營、後壁及鹽水區,是相當重要的區域排水路。因凱米颱風降雨於25日達452mm超過區排100年期距保護標準,且八掌溪於國道一號旁及台一線溢堤,後鎮排水於竹圍後橋下游約1.9公里長堤防因溪水沖擊造成堤防大範圍坡面開裂,導致內部滲流沖刷掏空及水防道路道路沖刷損壞,市府投入大量人力進行搶修恢復功能之外,黃偉哲市長積極爭取獲得中央災後復建經費2.98億元辦理下游長1.9公里堤防之重建作業,該經費規模為歷年之最,復建內容包括堤防坡面、基腳、水防道路重建,為提高堤防結構穩固,採高標準設計於堤內建構不透水層徹底阻絕水路滲流破壞,另重建堤防高度將依照全國統一標準「10年重現期距之排洪能力且25年重現期距不溢堤」設計。
水利局說明,後壁區於菁寮排水及後鎮排水下游匯入八掌溪地勢較低窪,容易因八掌溪外水位壅高時內水排除不易造成淹水,黃偉哲市長上任後積極爭取治水經費,於後壁區治水經費投入經費逾13.6億元,包括菁寮排水整治、下茄苳排水整治、每秒抽水量12噸菁寮抽水站重建、每秒抽水量9噸後鎮抽水站新建、及竹新里社區聯外排水路等工程,配合中央於八掌溪擴大疏濬達370萬立方公尺及八掌溪堤防延長加高等各項治理措施,藉由整體系統性排水改善,減少外水溢淹及加速低地排水,降低後壁地區淹水風險。

凱米颱風期間市府迅速完成後鎮排水搶修作業
水利局強調,市府逐年推動後壁及鹽水區等易淹水區域治水建設,興闢抽水站及整治排水路,就是希望能逐步減輕聚落及周邊農地洪患影響,市府將會持續推動多元治水,落實黃偉哲市長「做得更好,過得更好」的施政政策。